4月8日,中国丝绸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下面全文转载唐琳会长关于《凝心聚力谋发展 守正创新谱新篇》的报告。
中国丝绸协会第八次
会员代表大会文件之一
凝心聚力谋发展 守正创新谱新篇
——中国丝绸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稿)
唐 琳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中国丝绸协会章程的规定,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丝绸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第七届理事会工作,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商定今后五年中国丝绸协会的发展方针和主要任务。下面我代表中国丝绸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一、过去几年来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茧丝绸行业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拓展国内外有效需求,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行业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基本完成了“十三五”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为繁荣经济、满足消费、扩大就业、服务“三农”、保护生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济规模基本稳定。“十三五”期间,先后在15个省(区、市)建成201个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212万亩,累计实现蚕农直接收入1359亿元,带动23.6万户80余万人脱贫致富。全国桑蚕茧、生丝、绸缎年均产量分别保持在67万吨、10万吨、5.3亿米左右;2016-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不含丝绸服装及家纺企业)营业收入共计4586亿元,利润总额213亿元,出口创汇总额128亿美元,较“十二五”期间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全国蚕种、蚕茧、生丝、绸缎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球的80%、70%、80%和45%以上,中国作为世界桑蚕茧丝绸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和优势不断巩固提升。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东丝西移”带动“东绸西移”加快推进,东部地区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发挥,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企业强势崛起。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的蚕茧、生丝和绸缎产量占比分别达到85.84%、81.03%、64.17%,较2015年分别提升了6.62、9.11、15.49个百分点,已形成东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新格局。丝绸服装、服饰、家纺、文化用品及相关衍生品开发不断推陈出新,功能性产品更加丰富。国内市场持续升温,丝绸内销比重超过6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有效拓展,出口市场份额得到巩固,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国内桑蚕茧丝绸产学研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科技进步取得积极进展。蚕桑优良品种培育、桑树高效栽培管理、工厂化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蚕桑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全面推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自动化养蚕、智能茧质测试、数字化煮茧、鲜茧缫丝、生丝电子检测、人工智能花样设计等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应用取得新突破,为行业探索“机器换人”奠定重要基础。桑叶茶、桑食品、桑枝总生物碱等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蚕丝蛋白骨钉、存储器、保鲜剂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功,行业综合利用开发不断向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深入拓展。蚕沙无害化处理、丝胶丝素回收、缫丝废水热能循环使用等清洁低碳生产技术广泛应用,行业节能减排水平进一步提升。
——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间,行业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制修订《桑蚕一代杂交种》《蚕丝被》等18项国标、《桑蚕鲜茧收购技术要求》《蚕丝绵》等54项行标、《丝绸包》等7项团标,初步形成国标、行标、团标相互补充多层次发展格局。重点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知名品牌成为自觉行动。目前已有近20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证,40家企业获得“高档丝绸标志”商标授权,行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品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销售齐头并进,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零售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风生水起。部分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品牌、建立海外研发基地,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行业自主品牌建设迈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我国主导制定的ISO《丝类蚕丝纱线纤度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成功发布,《生丝》等6项标准英文版对外发行,国内丝绸标准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中国丝绸整体宣传展、中国丝绸交易会、中国国际丝绸会议、中日丝绸交流合作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为促进国内外产业合作搭建了交流和沟通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多层次经贸往来更加频繁。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帮助柬埔寨、菲律宾、缅甸、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传授中国丝绸发展经验。优势企业精彩亮相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中国进博会等国际盛会舞台,赢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丝绸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名片。
——丝绸文化大力弘扬。“十三五”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发起成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联盟”,丝绸文物联合保护行动正式启动。非遗进校园、匠人研修班、大师宣讲课等活动全面展开,千年丝绸文化逐步走进大众生活。宋锦、蜀锦、缂丝、刺绣等非遗衍生产品琳琅满目,香云纱、苏罗、杭罗等传统工艺重放异彩,经典与时尚不断融合创新。中国丝绸非遗主题展先后在墨西哥、芬兰等15个国家成功展出,充分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丝绸文化。《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名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大批民间丝绸博物馆、丝绸文化馆、蚕桑文化园相继建成,“工业+文化+旅游”新业态日趋成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尽管近年来行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短板和薄弱环节,如优质茧丝原料供给不稳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附加值不高,消费市场培育力度不够,部分“卡脖子”关键装备技术尚未突破,企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缓慢,行业经济效益下行压力较大,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较弱等,需要在“十四五”时期加以不断完善和解决。
二、协会主要工作回顾
2018年以来,协会在商务部、中国纺联等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中国丝绸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努力克服国内外市场复杂变化和新冠疫情冲击等挑战,积极推进协会各项工作,为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引导行业稳定发展
一是参与重大政策规划编制。2019年初,协会配合工信部参与了《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编制起草工作,研究提出了未来五年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0年底,根据国家茧丝办的统一部署要求,协会承担了《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任务,提出了六项发展目标、六大重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描绘了未来产业发展新蓝图。2021年1月,受河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委托,协会承接了《河池市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1-2025年)》编制项目,因地制宜提出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具体举措,为当地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二是加强行业调查研究。四年多来,协会先后对10多个主产区开展了多次调查走访,特别是与四川南充市、广西河池市、广西蒙山县、重庆璧山区、山西阳城县、河南嵩县等地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对接,竭力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2019年2月,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茧丝绸企业情况摸底调查”,撰写并发布了调查报告。2020年3-5月期间,根据国家茧丝办、工信部及中国纺联的要求,协会连续组织企业填报复工复产调查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疫情受损情况,以及各地纾困政策措施具体落实情况,并专门撰写了《关于全国茧丝绸行业复工复产情况的报告》,供政府部门行政决策参考。
三是及时反映行业诉求。2018年6月,针对国内外丝绸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协会在浙江嘉兴市召开了“茧丝绸行业骨干企业对话会”,倡导重点企业带头做好稳生产、稳投资、稳预期、防风险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了行业稳定器的作用。2019年11月,协会组织专家对《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多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论证,并将企业意见及时反馈给生态环境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采纳。2020年2月,受国内外新冠疫情突发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生丝价格再次出现恐慌性下跌。协会随即牵头组织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及部分重点缫丝企业研究对策,及时推出了“高品位生丝现货成交价格快报”,引导企业优质优价差异化竞争,有效维护了茧丝交易市场的稳定。
(二)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一是完善行业标准体系。2018年12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及中国纺联的要求,协会在江苏无锡市召开了中国丝绸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审议通过了《中丝协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丝协团标委章程》。2019年,根据国标委和中国纺联的要求,实施了标准精简优化改革,共精简国标5项、行标17项,化纤长丝织物标准不再归口丝绸标委会管理。2021年3月,第三届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第二届标委会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未来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是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2018年以来,协会牵头全国丝绸标委会先后完成了《丝绸术语》等12项国家标准、《丝绒织物》等41项行业标准、《精品生丝》等9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9年,根据国家人社部和中国纺联的要求,协会完成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缫丝工》的修订工作。2018-2019年,根据商务部世贸司的要求,协会先后完成了生丝和绸缎商品出口技术指南的修订工作。截止到2021年底,丝绸行业共有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86项、团体标准9项,基本覆盖了工业领域各个环节,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三是做好标准宣贯服务工作。四年来,协会联合全国丝绸标委会先后对行业普遍关注的《蚕丝被》《蚕丝绵》等多个重要标准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累计举办宣贯活动达15次,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培达上千人次。同时,为积极推进国内标准“走出去”,先后完成《桑蚕丝织物》等5项国标、行标英文版翻译工作,让更多国家丝绸从业者了解国内丝绸标准。2018年11月,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二项国际标准——《生丝纤度试验方法》正式发布,标志着行业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凭借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全国丝绸标委会被国家标准委评为“一级”专业标委会,中国丝绸协会被授予“2019年度中纺联团体标准协同创新贡献奖”,为行业争得了荣誉。
(三)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一是加强行业公共品牌培育。2018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提出的“三品战略”,协会以高档丝绸标志行业公共品牌为切入点,通过强化标志管理,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委托专业检测机构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完善标志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标志授权使用企业已达到40家,涵盖12个省区市的优秀品牌企业,每年发放标签超过100万个。此外,协会结合国内移动互联发展趋势,建立了标志产品微信服务平台,方便消费者查询标志产品真伪,不断提升行业公共品牌的公信力。
二是推动丝绸产品提档升级。2018年以来,协会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以需定产”思维,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内外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经协会积极推荐,鑫缘、华佳、上久楷、万事利、达利、丝绸之路等丝绸企业,先后获评中国纺联产品开发贡献奖。2019年9月,协会在南充市主办的“丝绸女神杯”中国丝绸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得到了国内外时尚设计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来自中、美、意、法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30名选手报名参赛,为国内外专业设计人才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舞台,也为行业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2020年9月中旬,在商务部和央视组织的“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期间,协会开展了“2020全国丝绸时尚购物节”活动。协会秘书处专门设计了活动宣传海报,并制作易拉宝免费发放给高档丝绸标志企业。通过为期30天的线上网店、线下门店联动打折促销活动,有效提升了市场人气,扩大了国内丝绸消费,对促进疫情后行业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活动结束后,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专门发来感谢信,对协会积极参与“全国消费促进月”成效量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打造专业展会平台,大力拓展内外市场
一是参与商务部相关展会。2018年10月,在第124届广交会期间,协会配合国家茧丝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参与组织了“2018中国丝绸整体宣传展”。展览以“中国丝绸联结世界”为主题,通过静态展和多场动态走秀,集中展示了行业的新产品、新形象和新面貌。2018-2019年期间,协会作为承办单位先后两次参与组织了“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通过“会+展+秀”模式,并借助主题会议、专业论坛、动态秀演、贸易洽谈等多种形式,为国内外丝绸企业搭建了经贸合作重要平台。
二是组织“中国丝绸主题展”。2018-2019年期间,我会牵头组织的“中国丝绸主题展”在中国国际家纺博览会期间精彩亮相。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两次展会共有52家企业参展。借助国际纺织五大联展资源优势,苏豪、鑫缘、苏丝、金富春、湖州梅月、广西嘉联、南充银海、云南德宏正信等企业精心组织新产品参展,吸引了数万名海内外专业观众前来洽谈对接。展会现场签订意向性订单金额超过千万元,并促成了多家企业与国内知名家纺上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融入国际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了契机。
三是支持地方特色展会。2018-2021年期间,协会联合江苏省丝绸协会、苏州市丝绸行业协会等单位,先后四次成功举办了“丝绸苏州”展会。该展会集丝绸精品展销和新品发布于一体,每年都有100多家国内外茧丝绸企业参展,为行业探索市场化办展积累了经验。2019年9月,协会联合南充市政府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00多家丝绸企业参展。博览会通过高峰论坛、项目推介会、模特大赛、服装设计大赛、千人旗袍秀等配套活动集中宣传造势,展馆现场销售火爆,共促成合作项目30多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一是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四年多来,协会连续举办全国各省市丝绸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分析会、中国丝绸大会等行业活动,每年定期交流行业生产运营情况,预判国内外丝绸市场形势,有效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的合作。同时,协会全力支持浙江杭州市、四川南充市、重庆璧山区、广西河池市等地政府部门开展行业活动,先后联合举办了“中国丝绸数字经济论坛”“中国茧丝绸发展峰会”“中国茧丝绸行业智能化发展交流会”“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专题论坛,同期举办了多场招商引资推介会,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2018-2019年期间,为加快实施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协会先后在广西南宁、云南昆明举办了“全国缫丝技术及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来自十多个省市的近200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会议聘请行业资深专家和高校教授,分别就高品质生丝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缫丝生产精细化管理等进行了专业培训。培训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门安排了专家答疑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得到了参培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018年8月,协会组织四川、重庆、安徽等地丝绸协会和企业的代表,前往泰国和日本访问交流,考察了当地丝绸市场,增进了中国与泰国、日本丝绸业界的沟通,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2019年7月,中国丝绸协会联合日本蚕丝会在苏州举办了“中日丝绸交流合作论坛”,来自中日两国丝绸业界代表1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中日两国专家重点围绕蚕桑丝绸科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两国丝绸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探索构建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协会组织建设。2019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文件要求,协会在国资委、民政部、中国纺联等部门的领导下,先后顺利完成资产财务审计、外事、党建等脱钩手续。2020年4月,协会在中国纺联党委的批准和指导下,成立了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为加强协会党建工作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另外,根据民政部、国资委的要求,协会配合中国纺联等部门,完成了《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自查自纠》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协会内部管理制度。
二是推动秘书处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协会认真做好行业统计监测相关服务工作,先后多次发布《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全国茧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报告》,编辑出版了《中国丝绸年鉴》(第14-16期)、《中国茧丝绸行业标准汇编》(共12册)等专业书籍。在做好“中国茧丝绸网”日常维护的基础上,结合自媒体快速发展的需要,协会秘书处创办了“今日丝绸头条”资讯平台。四年来共发布信息近万条,累计浏览量超过十万人次,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三是激发会员企业创新活力。为总结和推广各地企业改革创新经验,协会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举办了“全国茧丝绸行业年度创新企业和协会工作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00家年度创新企业和36家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表彰了17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2021年10月,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评选活动,全国14个省市丝绸协会共推荐了74名候选人。经综合评定,决定授予靳永年等35位同志“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将择机举行表彰仪式。该项活动旨在通过表彰先进,弘扬行业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本届理事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工作未能深入开展,协会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对下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国内茧丝绸行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会有新的变化。此次大会即将产生的新一届理事会,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目标、新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建议新一届理事会紧紧围绕“五个全面”开展工作,供大家参考。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按照国资委《行业协会党建管理办法》及中国纺联党委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协会党建工作制度,扎实推进协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协会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四是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政府希望做、行业需要做、企业不好做、协会能够做的事,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五是积极探索“协会+企业”党建工作合作共建新模式,通过主题党日、专题讲座、业务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以更加坚定的初心使命,凝聚起行业发展磅礴力量。
(二)全面落实国家政策规划,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继续深化落实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国家层面政策规划落地见效。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思维,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推动国家规划与地方政策措施紧密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引导各地统筹推进“东绸西移”工程,加快补齐突出短板和弱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四是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强化产业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当好政府科学决策和施政的参谋助手。五是充分发挥协会在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指导企业用好国家政策,确保“十四五”行业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大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瞄准产业重大战略需求,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切实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知识产权碎片化、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三是深化行业标准化改革,按照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要求,紧紧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扩大先进适用标准供给,推动行业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四是开展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研究,加大高档丝绸标志宣传推广力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五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好“中国绸都”“中国丝绸新都”“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丝绸特色小镇”等后续跟踪服务工作,构筑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四)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培植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继续办好“中国丝绸主题展”“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丝绸苏州展会”等专业展,推动形成国内强大丝绸市场。二是加强对国际产能合作形势、投资政策、营商环境等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推进国内茧丝绸产业链、供应链对外开放合作,帮助会员企业提升对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与预警能力。三是推动中外丝绸学术界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中国国际丝绸会议”等方式,促进国内外丝绸科技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四是积极参与全球丝绸产业体系改革和建设,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遇,深化与各丝绸国在经贸、科技、品牌、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构建国际丝绸业发展命运共同体。五是主动引领会员企业“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经验,了解国际纺织丝绸产业发展新动向,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畅通渠道。
(五)全面优化协会服务功能,开创行业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协会与政府对接机制建设,积极承接各级政府部门服务职能转移,协同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当行业改革的探路者。二是加强协会工作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各省区市丝绸协会的力量,共同开展行业工作,竭力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争当行业服务的先行者。三是加强协会分支机构建设,积极探索组建科技、品牌、文化及蚕丝被等专业委员会,不断壮大协会会员队伍,打造优势企业“联合舰队”,争当行业自律的引领者。四是加强协会交流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行业活动,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合作牵线搭桥,争当行业交流的联络者。五是加强协会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现有网站及自媒体的功能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丝绸传统文化,牢牢占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和制高点,争当行业正能量的传播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丝绸协会自1986年成立至今跨越了35个年头,已成为行业和企业之家。这里承载着几代人的追求与梦想,也见证了产业一路走来的艰辛坎坷与华彩荣光。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是全行业的共同夙愿!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力争在推动新时期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再立新功,为加快实现“丝绸强国”战略目标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公司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东林大道92号44号楼
重庆知天而作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